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营业税若干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0:27:35  浏览:992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营业税若干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营业税若干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各地在贯彻新的营业税制中相继提出了一些问题,现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的精神,对这些问题明确如下:
一、关于融资租赁征税问题
《营业税税目注释》中的“融资租赁”,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所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其他单位从事融资租赁业务应按“服务业”税目中的“租赁业”项目征收营业税。
二、关于集邮商品征税问题
生产集邮商品仍然征收增值税。邮政部门、集邮公司销售(包括调拨在内)集邮商品改为一律征收营业税。
三、关于会员费、席位费和资格保证金征税问题
对俱乐部、交易所或类似的会员制经济、文化、体育组织(以下简称会员组织),在会员入会时收取的会员费、席位费、资格保证金和其他类似费用,应按营业税有关规定确定适用税目征收营业税。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会员组织收讫会员费、席位费、资格保证金和其他类似费
用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这些费用款项凭据的当天。
会员组织的上述费用,如果在会员退会时予以退还,并且帐务上直接冲减退还当期的营业收入,在计征营业税时可以从当期的营业额中减除。
四、关于代理业营业额问题
代理业的营业额为纳税人从事代理业务向委托方实际收取的报酬。
五、关于转租业务征税问题
单位和个人将承租的场地、物品、设备等再转租给他人的行为也属于租赁行为,应按“服务业”税目中“租赁业”项目征收营业税。



1995年4月2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对专有技术使用费减征、免征所得税的暂行规定(附英文)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对专有技术使用费减征、免征所得税的暂行规定(附英文)

1982年12月13日,财政部

根据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施行细则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而提供在中国境内使用的专有技术所取得的使用费,应当缴纳20%的所得税(即预提所得税)。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引进技术的政策,鼓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向我国提供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的科技成果,特对专有技术使用费,给予减征、免征所得税的优惠。具体规定如下:
一、下列各项专有技术使用费(包括与转让专有技术使用权有关的图纸资料费、技术服务费和人员培训费,下同)可以减按10%征收所得税,其中技术先进、条件优惠的,可以免征所得税。
(一)在发展农、林、渔、牧业生产方面提供专有技术所收取的使用费,其中包括:提供改良土壤、草地,开发荒山,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专有技术;提供动植物新品种和生产高效低毒农药的专有技术;提供对农、林、渔、牧业进行科学生产管理,保持生态平衡,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等方面的专有技术。
(二)为我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科研单位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实验或者同我国科研单位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向我方提供专有技术所收取的使用费。
(三)为我国开发能源、发展交通运输的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专有技术所收取的使用费。
(四)在节约能源和防治环境污染方面提供的专有技术所收取的使用费。
(五)为我国开发重要技术领域提供下列专有技术的使用费。
1.重大的先进的机电设备生产技术;
2.核能技术;
3.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技术;
4.光集成、微波半导体和微波集成电路生产技术及微波电子管制造技术;
5.超高速电子计算机与微处理机制造技术;
6.光导通讯技术;
7.远距离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8.煤的液化、气化及综合利用技术。
二、下列各项所得,不涉及转让专有技术使用权的,不征收预提所得税(但对设有机构、场所从事承包作业,提供劳务的,应按设有从事营利事业的企业单位计算征收所得税):
(一)对我国工程建设或企业现有生产技术的改革、经营管理的改进和技术选择、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以及设计方案、招标方案的选择等,提供咨询服务所收取的服务费。
(二)为我国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举办有关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应用等项业务知识和技术知识讲习班所取得的技术指导费、人员培训费和图书、图纸资料费。
(三)对我国企业现有设备或产品,根据我方在性能、效率、质量以及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提出的特定技术目标,提供技术协助,对需要改进的部位或零部件重新进行设计、调试或试制,以达到合同所规定的技术目标所收取的技术协助费。
(四)对建筑工地和设备的制造、安装、装配所提供技术指导、土建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以及质量检验、数据分析等所收取的技术服务费、设计费和有关的图纸资料费。
三、对引进技术所支付的专有技术使用费,凡是依照本规定第一条的规定可以给予减税优惠的,都应当事先由审批技术引进项目的主管部门提出意见,连同有关文件、资料送当地税务机关审核确定。其中技术先进、条件优惠需要给予免税的,应由省、市、自治区税务局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提出意见,报经财政部批准。未经审核批准的,引进单位不得自行确定减税或免税。为了便于税收管理,对外签订的技术引进合同,都应将合同副本送当地税务机关备查。
四、本规定自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起执行。过去的规定与本规定有抵触的,应一律按本规定执行。在本规定实行前已经签订并经批准生效的合同,凡是已按当时规定作出征税、减税或免税处理的,在合同有效期(不包括延长合同期)内不再变动。

Interim Provisions of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Concerning theReduction of or Exemption from Income Tax on Royalties for ProprietaryTechnology

(Promulgated on 13 December, 1982)

Whole Doc.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11 of the Income Tax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ncerning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Article 27 of the rul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foreign companies,
enterprises and other economic organizations that have no establishments
in China and that receive royalties for the provision of proprietary
technology for use in China shall pay an income tax of 20 percent (a
withholding tax). In order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state's policy of
importing technology and encourage foreign companies, enterprises and
other economic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China with new technology, new
techniques and advanc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preferential treatment will be given to royalties for proprietary
technology in the form of income tax reduction or exemption. The concrete
provi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following types of royalties for proprietary technology (here
as elsewhere below, including the fees for blueprints and information,
technical service fee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fees related to a transfer
of the right to use proprietary technology) may be subjected to income tax
at the reduced rate of 10 percent and, when the technology is advanced and
the conditions preferential, may be exempted from income tax.
(1) Royalties received for the provision of proprietary technology to
develop farming, forestry, fishery and animal husbandry, including:
proprietary technology provided to improve soil and grasslands, develop
barren hill areas, and fully utilize natural conditions; proprietary
technology for new animal and plant species and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ly effective and low-toxic pesticides; proprietary technology such as
that provided to advance the scientific control of farming, forestry,
fishery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to preserve the ecological
balance and to streng then the ability to control and resist natural
calamities.
(2) Royalties received for the provision to Chinese side of
proprietary technology to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ation by Chinese science academie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other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or for the purposes of condu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operation with Chinese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3) Royalties received for the provision of proprietary technology
for China's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 to develop energy and expand
communic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
(4) Royalties received for the provision of proprietary technology
with respect to energy saving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5) Royalties received for the provision of the following types of
proprietary technology in order to develop China's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fields:
(i)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major and advance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i) Nuclear technology;
(iii)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large-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
(iv)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photoelectric integrated circuit,
microwave semi-conductors and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technology
for manufacturing microwave electronic tubes;
(v)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ultra-high speed electronic
computers and micro processors;
(vi) Photoconducto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vii) Technology for long-distance, ultra-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power transmission; and
(viii) Technology for the liquefaction, gasifi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al.
2. The following types of income that do not involve the transfer of
the right to use proprietary technology shall not be subjected to the
withholding tax (but income tax shall be calculated and levied on an
enterprise or unit that engages in profitable business and has an
establishment or site to engage in subcontracting operations and provide
services):
(1) Service fees received for the provision of consulting services
such as those with respect to reform of China's development projects or
the exist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selection of technology,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investment projects and selection of design and bid proposals.
(2) Technical instruction fees, personnel training fees and fees for
books and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blueprints and information received in
connection with holding business and technical seminars on such topics a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Chines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and other enterprises
or institutions.
(3) Technical assistance fees received for rendering technical
assistance with respect to Chinese enterprises existing equipment or
products, based on the specific technical objectives raised by the Chinese
side concerning such aspects as performanc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s
well as reliability and durability, and for carrying out new designs,
adjustments or trial production with respect to sections or spare parts
and components that need improvement, provided they satisfy the technical
objectives set forth in the contract.
(4) Technical service fees, design fees and relevant fees for
blueprints and information received in connection with technical
instruction provided for construction sites and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and assembly of equipment, designs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echnological process designs, as well as for quality inspection, data
analysis and the like.
3. In all cases where royalties paid for proprietary technology to
import technology may be given preferential treatment in the form of tax
redu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 of these Provisions, the opinions
of the departments concerned that approved the technology import project,
together with the relevant documents and information, shall, in advance,
be sent to the local tax authorities for exami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In
those cases involving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eferential conditions that
require tax exemption, the tax bureau of the province, municipality or
autonomous region shall meet with the relevant department to examine the
case and put forward their opinions for submission to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for approval. If the case has not been examined and approved, the
importing unit may not make a determination of itself as to tax reduction
or tax exemption.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ax administration, a copy of all
contracts for the import of technology signed with foreigners shall be
sent to the local tax authorities for reference.
4. These Provisions shall be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1, 1983. Where
past provisions and these Provisions are in conflict, these Provisions
shall prevail. With respect to contracts that were signed, approved and
effective before these provisions came into effect, any contract that has
already been subjected to taxation, tax reduction or tax exemp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then in effect shall not be handled in any
different manner during the effective term of the contract (not including
extensions of the contract tern).


盘锦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

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政府


盘锦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

盘锦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  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第四章  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
第五章  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
第六章  罚则
第七章  附则



《盘锦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业经2001年4月5日盘锦市第四届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实施。

市长:程亚军

二○○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盘锦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



Top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大气污染,改善我市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省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严格控制产生大气污染的建设项目,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

第三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公安、交通、技术监督、商品流通行政部门、渔业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机动车船、煤炭经营、锅炉、饮食、洗浴服务行业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有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力。

第五条  

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倡导、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Top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业的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之前,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七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排污单位和个人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其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处理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八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九条  

国家实行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的制度,征收排污费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征收排污费一律上缴同级财政,并按规定用于大气污染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并由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监督。



Top

第三章  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第十条  

鼓励和支持使用低硫分、低灰分的优质煤炭,鼓励和支持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第十一条  

制造、加工、销售、使用锅炉、窑炉和茶炉,应当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并应有消烟除尘措施,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制造、加工、销售和使用锅炉、窑炉、茶炉的单位和个人,应将有关设计及测试资料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二条  

集中供热规划区内的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并网供热,不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新建分散的锅炉房。
对暂不具备并网条件的供暖锅炉必须达标排放,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区域性联片供热。

第十三条  

从事煤炭混配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增加固硫、降硫措施,固硫、降硫效果要达到35%以上。

第十四条  

市区内不得将含硫分大于0.8%、含灰分大于25%的煤炭作为燃料。火电、冶金、化工、建材等二氧化硫排污重点行业,不准使用含硫分大于05%的煤炭。

第十五条  

对城市市区0.7兆瓦以下的锅炉以及其他各种用途的炉、灶严禁原煤散烧,改用电力、燃油、燃气、固硫率不低于35%的洁净型煤等清洁能源。

第十六条  

对使用单台容量在7兆瓦以上的锅炉的工业企业,必须配备脱硫装置,锅炉除尘设备的设计除尘效果在90%以下的除尘器,不允许作为单级除尘装置使用。

第十七条  

凡使用锅炉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强安全和环保管理。管理人员、司炉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Top

第四章  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

第十八条  

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机动车船。、

第十九条  

鼓励生产和消费使用清洁能源的机动车船。

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优质燃料油,采取措施减少燃料油中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污染。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含铅汽油。

第二十条  

市环境保护局是我市机动车船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机动车船排气污染防治日常监测、监督管理工作。
公安、交通、渔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共同做好机动车船排气污染防治工作。

第二十一条  

防治机动车船排气污染,应严格执行国家《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5—93》、《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GB147616—93)。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排气实施初次检验、年度检验制度,对检测合格的,发放《辽宁省机动车排气检测证》;道路行驶中车辆排气污染实施抽检及巡回检验;对进入市场交易的车辆排气污染实施抽检。
排气初检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车辆不予核发牌照;排气年检不合格的车辆不予核发年检合格证;进入市场交易的排气抽检不合格的车辆不允许交易。

对排气抽检不合格的车辆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台理的不准继续行驶。

第二十三条  

对驶入我市市区的无排气合格证的外埠机动车辆排气实施抽检,排气超标的车辆需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行驶。

第二十四条  

治理排气污染应当使用经国家、省环保部门认定的并由市环保、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共同筛选推荐的技术与产品,保证车辆排气符合国家标准。

第二十五条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公室人员在抽检、巡检时发现排气超标的车辆,由公安部门暂扣行车执照,环保部门暂扣《辽宁省机动车排气检测证》,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的不准继续行驶。

第二十六条  

渔业管理部门可以委托已取得资质认定的单位承担机动船舶的年检工作,并按规范对机动船舶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



Top

第五章  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

第二十七条  

向大气排放粉尘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除尘措施。严格控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八条  

在市区内禁止焚烧沥青、废油、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禁止在市区、交通干线附近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第二十九条  

市区内的所有建筑工志、拆迁工地、道路建设工地周边必须设置围栏或实行封闭式施工,并按规定使用商品混凝土。土堆、料堆要有遮盖或喷洒覆盖剂防止扬尘。

第三十条  

市区内饮食、洗浴服务行业的经营者必须采取治理措施,防治抽烟、废气对附近居民环境造成污染。



Top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5万元以下罚款。

(一)拒报或者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二)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三)排污单位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大气污染处理设施的;

(四)未采取防燃、防尘措施,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在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区内新建燃煤供热锅炉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机动车船的,由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部以下的罚款;对无法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没收销毁。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治理排气污染的单位,如治理后的车辆达不到排放标准,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治理资格。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向大气排入粉尘、恶臭气体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

(二)未采取密封或者其他防护措施,运输、装卸、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

(三)市区内饮食、洗浴服务行业的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致使排放油烟、废气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在市区焚烧沥青、废油、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能产生有毒有害烟尘的恶臭气体物质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在市区、交通干线附近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Top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0年5月26日发布的《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治理煤烟型大气污染活动的通告》(盘政发〔2000〕9号)同时废止。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1年5月28日印发